一、 專書 |
1. |
《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》(臺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,2008年)。 |
2. |
《疾病終結者——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》(臺北:三民書局,2001年)。 |
3. |
《小歷史——歷史的邊陲》(臺北:三民書局,2000年)。 |
4. |
《孤魂與鬼雄的世界——北臺灣的厲鬼信仰》(臺北:臺北縣立文化中心,1995年)。 |
5. |
《漢代的巫者》(臺北:稻鄉出版社,1988年初版,1999年新版)。 |
二、期刊/學位/專書論文 |
1. |
林富士,〈試釋睡虎地秦簡中的「癘」與「定殺」〉,《史原》,15 (1986),頁1-38。 |
2. |
林富士,〈試論漢代的巫術醫療法及其觀念基礎〉,《史原》,16(1987),頁29-53。 |
3. |
林富士,〈試釋睡虎地秦簡《日書》中的夢〉,《食貨月刊》,復刊17:3&4(1988),頁30-37。 |
4. |
林富士,〈試論《太平經》的疾病觀念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,62:2(1993),頁225-263。 |
5. |
Lin, Fu-shih. "Chinese Shamans and Shamanism in the Chiang-nan Area During the Six Dynasties Period (3rd-6th Century A.D.)," Ph.D. dissertation, Princeton University (Princeton, 1994). |
6. |
Lin, Fu-shih. "Religious Taoism and Dreams: An Analysis of the Dream-data Collected in the Yün-chi ch'i-ch'ien," Cahier d'Extrême-Asie, 8 (1995), pp. 95-112. |
7. |
林富士,〈東漢晚期的疾疫與宗教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,66:3(1995),頁695-745。 |
8. |
林富士,〈「巫叩元絃」考釋——兼論音樂與中國的巫覡儀式之關係〉,《新史學》,7:3(1996),頁195-218。 |
9. |
林富士,〈六朝時期民間社會所祀「女性人鬼」初探〉,《新史學》,7:4(1996),頁95-117。 |
10. |
林富士,〈略論臺灣漢人社群的厲鬼信仰——以臺北縣境內的「有應公」信仰為主的初步探討〉,收入李豐楙、朱榮貴主編,《儀式、廟會與社區:道教、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》(臺北: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,1996),頁327-357。 |
11. |
林富士,〈試論《太平經》的主旨與性質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,69:2(1998),頁205-244。 |
12. |
林富士,〈法國對中國道教的研究〉,收入戴仁(Jean-Pierre Drège)主編,耿昇譯,《法國當代中國學》(Cinquante ans d'études chinoises en France)(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1998),頁269-310。 |
13. |
Lin, Fu-shih. "The Cult of Jiang Ziwen in Medieval China," Cahier d'Extrême-Asie, 10 (1998), pp. 357-375. |
14. |
林富士,〈中國六朝時期的巫覡與醫療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,70:1(1999),頁1-48。 |
15. |
Lin Fu-shih, "Medical Knowledge and Uses of Hair in Traditional China," in Yasuo Otsuka, Shizu Sakai and Shigehisa Kuriyama eds., Medicine and the History of Body (Tokyo: Ishiyaku EuroAmerica, Inc., 1999), pp. 365-377. |
16. |
林富士,〈武俠世界中的醫者〉,收入王秋桂主編,《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究會論文集》(臺北:遠流出版事業公司,1999),頁85-104。 |
17. |
林富士,〈傳統中國社會對於「老年」門檻的界定──以漢唐之間的文獻為主的初步探討〉,收入《鄭欽仁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》(臺北:稻鄉出版社,1999),頁17-43。 |
18. |
林富士,〈中國六朝時期的蔣子文信仰〉,收入傅飛嵐(Franciscus Verellen)、林富士編,《遺跡崇拜與聖者崇拜》(臺北:允晨,2000),頁163-204。 |
19. |
林富士,〈頭髮、疾病與醫療──以中國漢唐之間的醫學文獻為主的初步探討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,71:1(2000),頁67-127, 229-235。 |
20. |
林富士,〈臺灣地區的道教研究概述(1945-1995)〉,《臺灣宗教學會通訊》,5(2000年5月),頁34-74。 |
21. |
林富士,〈歐美地區的道教研究概述(1950-1994)〉,《臺灣宗教學會通訊》,6(2000年9月),頁29-88。 |
22. |
林富士,〈試論中國早期道教對於醫藥的態度〉,《臺灣宗教研究》,1:1(2000),頁107-142。 |
23. |
林富士,〈歷史人類學──舊傳統與新潮流〉,收入《學術史與方法學的省思》(台北: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,2000),頁365-399。 |
24. |
林富士,〈略論早期道教與房中術的關係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,72:2(2001),頁233-300。 |
25. |
林富士,〈疾病與「修道」:中國早期道士「修道」因緣考釋之一〉,《漢學研究》,19:1(2001),頁137-165。 |
26. |
林富士,〈臺灣中學教育體制中的「宗教教育」〉,收入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編,《宗教教育:理論、現況與前瞻》(臺北:五南圖書出版公司,2001),頁191-210。 |
27. |
林富士,〈中國早期道士的醫療活動及其醫術考釋:以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「傳記」資料為主的初步探討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,73:1(2002),頁43-118。 |
28. |
林富士,〈試論六朝時期的道巫之別〉,收入周質平、Willard J. Peterson編,《國史浮海開新錄:余英時教授榮退論文集》(臺北:聯經,2002),頁19-38。 |
29. |
林富士,〈中國早期道士的醫者形象:以《神仙傳》為主的初步考察〉,《世界宗教學刊》,2(2003),頁1-32。 |
30. |
林富士,〈中國疾病史研究芻議〉,《四川大學學報》(哲學社會科學版),2004:1,頁87-93。 |
31. |
林富士,〈從除魅到牽亡: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人類學組的學術歷程〉,收入許倬雲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五周年紀念文集》(臺北: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,2004),頁89-118。 |
32. |
林富士,〈釋「魅」:以先秦至東漢時期的文獻資料為主的考察〉,收入蒲慕州主編,《鬼魅神魔:中國通俗文化側寫》(臺北:麥田,2005),頁109-134。 |
33. |
林富士,〈清代臺灣的巫覡與巫俗:以《臺灣文獻叢刊》為主要材料的初步探討〉,《新史學》,16:3(2005),頁23-99。 |
34. |
林富士,〈醫者或病人:童乩在臺灣社會中的角色與形象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,76:3(2005),頁511-568。 |
35. |
林富士,〈《臺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・禮俗與宗教》導言〉,收入林富士主編,《臺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・禮俗與宗教》(北京: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,2005),頁1-14。 |
36. |
林富士,〈人間之魅:漢唐之間「精魅」故事析論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,78:1(2007),頁107-182。 |
37. |
林富士,〈臺灣地區的道教研究總論及書目 ( 1945-2000 )〉,《古今論衡》, 16 ( 2007 ),頁 4-72 。 |
38. |
林富士,〈《太平經》における神仙觀念〉(二階堂善弘譯),收入吾妻重二、二階堂善弘編,《東アジアの儀禮と宗教》(東京:雄松堂,2008),頁335-381。 |
39. |
Fu-shih Lin, ”The Image and Status of Shamans in Ancient China,” translated by John Lagerwey, in John Lagerwey and Marc Kalinowski eds., Early Chinese Religion: Part One: Shang through Han (1250 BC-220 AD) (Leiden: Brill, 2009 ), vol. 1, pp. 397-458. |
40. |
林富士,〈《太平經》的神仙觀念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,80:2(2009),頁217-263。 |
41. |
林富士,〈略論占卜與醫療之關係──以中國漢隋之間卜者的醫療活動為主的初步探討〉,收入田浩(Hoyt Tillman)編,《文化與歷史的追索:余英時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》(臺北:聯經出版社,2009),頁583-620。 |
42. |
Fu-shih Lin, ”Shamans and Politics in Early Medieval China,” in John Lagerwey and Lü Pengzhi eds., Early Chinese Religion: Part Two: The Period of Division (221-589 AD) (Leiden: Brill, 2010 ), vol. 1, pp. 275-318. |
43. |
林富士,〈導言:中國史研究的宗教向度〉,收入林富士主編,《中國史新論・宗教史分冊》(臺北:聯經出版社,2010),頁1-12。 |
44. |
林富士,〈中國古代巫覡的社會形象與社會地位〉,收入林富士主編,《中國史新論・宗教史分冊》(臺北:聯經出版社,2010),頁65-134。 |